阅读身边的优美
发稿时间:2015-09-17 供稿:文/无锡公司 周鹭
女人生来感性,如黛玉一般的“佼佼者”,连一片落花也能引出身世飘零之感,我虽不至于如此,然春花秋月,也时不时地可以勾起我淡淡的思绪。旅行,便成了追寻自己情绪的最好方式。脑海中的旅行,总是美的不可方物,春赏花,飞落的花瓣下,仰头感受光穿越花瓣的温暖;夏赏水,炙热的沙滩上,聆听海浪击打的声音;秋赏林,古园林的八角凉亭中,看红叶摇摇摆摆落在池塘中,引鱼儿露出头;冬赏雪,雪坡之上,俯身而下,击起雪花片片,满目冰雪王国。然事实常常与想象背道而驰,没有时间,没有money,也没有精力,于是,这些美景便常常在脑海中翻来覆去,着实折磨人心。不能亲身前往,书也可以解一解这恼人的情绪,若文字优美,脑海中的画面便更加丰富多彩了。这本书引起我的兴趣源于“优美”,意境优美可以理解,只是这景色优美是不是过于平淡而无新意了呢,若是平常景致,又何须“藏”?也许读完之后,你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,这美不夺目,不炫耀,柔和而平静,重要的是,眼睛看到的不是最美,用心体会到的,才是“藏”住的美。
这书,源于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然集合的又不只是一场旅行,从一座我不认识的杜布罗夫尼克开始,有浪漫的欧洲,严肃的叙利亚,宗教起源的波斯,有广袤的沙漠,寸草不生的死海,还有充满香气的不知名的印度洋小岛,跟着它我貌似走遍了半个地球,都是些常规旅游不去的地方,难怪是“藏”着呢,不特意去寻找,谁会去这样的地方呢?但仅仅如此吗?参观克罗地亚的失恋博物馆,一件件代表曾经爱情的事物,甚是平常,偶尔有一两件另类的,但都不及事物下的表述那样令人感触,若单单是一个博物馆,装满这样的事物,肯定是令人困惑的,然那些表达愤怒与痛苦,或者快乐与释然的故事,却让人感慨,纵使分开了,那也是一段人生的回忆,无论好与坏,都会在你的记忆中浮浮沉沉。你瞧,这才是真正“藏”着的,要用眼睛去阅读,才知道,这小小博物馆,让相爱的人,或不爱的人,思考着未来和曾经。在伊朗宏大的寂没塔旁,作者带着年轻时的记忆,讲述了自己理解中的宗教信仰,又感叹于这天葬的习俗会不会随着秃鹫的减少而日渐消亡;伫立于死海旁的马萨达,仿佛空气中仍弥漫着血腥味,“宁愿为自由而死,不愿为奴隶而生”,为了尊严,960名犹太人选择殉难,为争夺有限的资源与空间,这世间已发生过太多的悲惨,马萨达永不再陷落的精神使这座城市更加豪迈,不屈。若是单单让你看塔,看城,你会有此刻感触颇多的心境吗?用眼睛阅读的,不单单是这事物,这景致,更是这历史,这文化,还有人们心中的那份信仰。所以藏住的美,不仅仅是你平日忽略的景色,更是可以直达人心的思想。而“优美”一词也恰如其分,这美并不夺人眼球,甚至没有什么耀眼的光芒,它就是那么平静地伫立在那,等你去发现,去阅读,去感受,然后如海浪击打着心灵,没有地动山摇的撼动,只是一下,又一下的拍打,让你无法忽略地去思考,这些景色背后是什么。
有时想想,女性视角的独特,有时往往来源于女人敏感而多情的思绪,若是换个男人来写,也许书中应该是更豪迈的情怀,更深沉的历史吧,可能地点也会变成非洲的草原,或者战火中的黎巴嫩?要真是那样的书,或许我也真是看不来了,女人的天性是母性,对这世间一切事物都怀着慈爱的心,揣着这样一颗心去旅行,才能发现失恋背后的小小情绪,才能在宗教仪式中思索秃鹫能不能活下去,也才能触摸在马萨达殉难的悲壮中那最后一个人的勇敢吧!
书是件好东西,开拓视野,增长知识自是不必多说,书可以在你困惑时拨开迷雾,在你迷茫时射进阳光,对于我这种沉溺于吃喝玩乐的俗人来说,在我遇见美丽景色时,我会想起书中的描绘,在我尝到人间美味时,味蕾的享受可以通过词汇表达,再不济,当我没法实现我脑海中“波澜壮阔”的旅行时,打开书,便是一场纸上的旅行,不用机票,不用住宿,你可以“飞”到叙利亚,“看”大漠新娘,甚至穿越回古埃及,“见证”金字塔的落成,更难得的是,在书中旅行的,不仅是你的身体,还有你的思想,古迹的美都有着历史的沉淀与变迁,而历史的叙述中也呈现出文化的美感,甚至是那本枯燥无味的注会教材,也可以让我的思想在会计的借贷中领略智慧的优美。对于女性来说,这份旅行有时必不可少,你可以暂时抛开琐事的烦恼,独自并独立地去感受这个世界。所以,翻开书,怀着我的一颗“少女心”,去旅行,用眼睛去了解作者要讲述的故事,用身体去感受书中描绘的世界,用思想去领略人类千百年来累积的智慧,最后,用心灵去体会“藏”在身边的优美。